【喜迎党的二十大】巩固马克思主义在西藏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发布时间:2022-10-11 08:59:38 | 来源: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 作者:王文令 | 责任编辑:

编者按为迎接宣传党的二十大,展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藏稳藏兴藏的伟大实践和辉煌成就,在全国藏学界营造学习宣传贯彻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浓厚氛围,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组织开展“喜迎党的二十大,谱写藏学新篇章”主题征文活动。现将其中部分征文作品予以刊发。本文编发时略有删节,注释从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西藏自治区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把宣传思想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全面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西藏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推动西藏意识形态工作取得新成就。进入新时代,西藏意识形态工作依旧面临诸多风险挑战,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依旧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中之重,值得深入思考。

一、巩固马克思主义在西藏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成效与经验

(一)主要成效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西藏自治区党委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边稳藏重要论述和关于西藏工作的一系列指示批示精神,中央第六次、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作为重要内容,通过不断加强理论研究、研讨、阐释、宣传、宣讲等,推动全区干部群众理论学习不断深入,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深入推进。西藏自治区党委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以深入开展“四讲四爱”(“讲党恩爱核心、讲团结爱祖国、讲贡献爱家园、讲文明爱生活”)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深入推进“双联户”等创建活动,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爱国守边精神得到有效传承,宗教消极影响不断淡化,广大农牧民群众更加关注和积极追求今生幸福生活,为西藏发展进步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3.意识形态阵地更加巩固。西藏自治区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各有关高校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自治区社科院成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所。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高等院校加强“两课”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教学水平。《西藏大学学报》《西藏民族大学学报》《西藏研究》《西藏发展论坛》以及新闻报刊、网络媒体、出版系统等意识形态阵地,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全区意识形态阵地更加巩固、作用发挥更为有力。

4.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不断深化。西藏全区社科战线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阐释和宣传工作。作为西藏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阵地之一,自治区社科院不断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的课题研究力度,尤其是立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论述在西藏的成功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在西藏的成功实践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研究课题。自治区社科联积极组织全区社科界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边稳藏重要论述、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等内容的学习研讨。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专项资金设置一系列相关课题,推动理论研究不断深化。

5.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牢固。通过健全内地西藏班、推进少数民族干部特培计划、扩大就业援藏力度、选调内地干部进藏工作、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等,深入推进西藏与内地、西藏各地市间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持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西藏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西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西藏的前途命运同祖国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等思想观念,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牢固。

6.马克思主义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坚持培引结合,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队伍建设,注重提高社科战线、高校师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队伍、教学队伍、宣传队伍力量得到不断加强。

(二)主要经验

1.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加强理论武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西藏意识形态工作所取得的成就,根本上在于牢牢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不断加强对这一思想的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打牢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物质基础。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思想工作离不开相应的物质基础。西藏自治区党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西藏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抓手,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大力改善民生,使全区各族群众深刻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更加自觉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建设的宏伟实践中。

3.坚持旗帜鲜明地与达赖集团作斗争,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坚持中央对十四世达赖和达赖集团的定性不动摇,坚持中央对达赖集团斗争的方针不动摇,深入揭批十四世达赖政治上的反动性、宗教上的虚伪性和手法上的欺骗性,强化新旧西藏对比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决与达赖集团划清界限,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

4.坚持淡化宗教消极影响,引导广大基层群众理性对待宗教。西藏自治区党委旗帜鲜明地消除十四世达赖利用宗教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大力淡化宗教消极影响,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努力在“导”上下功夫,做到“导”之有方、“导”之有力、“导”之有效,促进全区宗教关系更加和谐,各族党员干部群众“我要稳定”的意识不断增强,反分裂斗争的群众基础更加巩固。

5.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导权。在自治区党委坚强领导下,西藏全区各级党组织坚定不移推进党的建设,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确保意识形态领域绝对安全;牢牢掌握新闻报刊、互联网意识形态主导权,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城乡思想文化阵地,不断健全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制度,牢固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使意识形态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前进。

6.坚持深入开展“四讲四爱”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西藏实际,推出“四讲四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这一载体,引导广大基层群众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更加自觉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

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西藏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风险与挑战

(一)达赖集团和国际敌对势力分裂破坏

这是西藏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最大风险与挑战。十四世达赖是国际反华势力的忠实工具,利用藏传佛教及“达赖”封号在基层农牧民群众中的影响,不断煽动蛊惑、滋事破坏,鼓吹所谓“西藏独立”“西藏文化毁灭论”等反动言论,破坏党和政府威信,破坏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宗教和睦,严重危害西藏意识形态领域安全。

(二)部分基层群众宗教意识较为浓厚,淡化宗教消极影响任重道远

这是西藏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潜在风险与挑战。长期以来,西藏部分基层群众深受宗教意识影响,藏传佛教信仰根深蒂固,宗教世界观和宗教消极影响短时间内难以根本消除,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巩固。

(三)改革开放条件下,人们思想的复杂性、选择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增强

这是西藏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长期风险与挑战。随着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的深入发展,社会生活日趋复杂,尤其是在改革逐步进入深水区的情况下,一些社会矛盾凸显,影响着人们的思想选择和社会心理,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工作不断面临新的挑战。

与此同时,西藏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主要表现在:物质基础尚需进一步巩固、部分党员领导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还有不足、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队伍建设亟需加强等。

三、巩固马克思主义在西藏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思路与举措

(一)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推动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为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奠定更为牢固的思想基础

必须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千方百计增进人民群众福祉,始终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把教育作为民生之基、把社保作为民生之依,逐步达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梦有所成的新局面,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奠定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牢牢抓住领导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青少年这三支关键队伍,不断强化马克思主义武装

领导干部是贯彻党的理论、执行党的政策的关键队伍,在全社会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工作,必须首先不断强化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切实发挥其引领带动作用;青少年关系西藏发展走向与未来,必须把青少年作为巩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要对象;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队伍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重要专门工作力量,必须更加重视这支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其理论素养和能力,切实发挥其重要作用。

(三)继续旗帜鲜明地与达赖集团作斗争,未雨绸缪,及时有效化解风险

达赖集团与国际敌对势力沆瀣一气、滋事破坏,是西藏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最大干扰,必须始终坚持旗帜鲜明地与十四世达赖集团作斗争,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紧密团结在党委、政府周围,听从党的号召,斩断达赖集团挟洋自重的群众基础,不给他们的分裂破坏活动留下任何可用空间。

(四)不断淡化宗教消极影响,引导广大基层群众理性对待宗教

始终坚持藏传佛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依法依规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巩固良好宗教秩序、和谐宗教关系;制定系统性政策措施,切实引导群众理性对待宗教、不断淡化宗教消极影响,树立马克思主义“五观”“两论”,实现思想领域的与时俱进。

(作者系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所副研究员)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