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西藏和涉藏工作重点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考察之六:新中国时期

发布时间:2021-05-07 08:00:00 | 来源: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 作者:张云 | 责任编辑:

编者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张云撰写的《西藏和涉藏工作重点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考察》一文,以时间为线,纵论了不同时期的历史史实,有力证明了在中国历史和中华民族形成发展过程中,藏民族与汉族及其他兄弟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呈现出各民族共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典型特征,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特征的鲜明例证。现分编连载,以飨读者。

新中国时期

新中国时期,平等团结互助和共同发展的民族政策开启西藏和四省涉藏地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新纪元。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站起来的中国人民不仅与世界各国开展平等交往,也在平等团结互助和共同发展的民族政策的指导下,掀起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高潮。

康巴人民支援解放军进藏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1950年2月,康区藏族知名人士甘孜白利寺格达活佛、德格土司属下大头人夏格刀登等派出赴京代表,向中央人民政府表示支援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当进藏部队西进时,各族僧俗人民组织了多次热烈欢迎和慰劳。驻康定党政军均派人主动参加砍柴、割草等支前工作。人民解放军在甘孜藏区无论走到哪里都坚持发扬红军的光荣传统,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切从藏族人民利益出发,模范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尊重藏族群众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所以受到各阶层人民的热烈欢迎和坚决支持,极大地增进了汉族与藏族及西南地区各民族之间的感情。

在1951年西藏地方实现和平解放以后,通过贯彻《十七条协议》、平息叛乱、民主改革、自治区成立和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西藏地方的经济社会面貌业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在党中央关怀、全国各兄弟省市无私支援和西藏各族人民辛勤奋斗的结果。

从20世纪50年代初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扎根西藏,边疆为家,到50年代末平息叛乱,开展民主改革,建设西藏。从一代一代内地毕业大学生支援西藏,建功立业,到一批又一批西藏地方大学生到内地就学就业,内地和西藏从人员交流开始,延伸到各个方面,持续不断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引向深入。

改革开放以来,在历次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的指引下,全国支援西藏进入快车道,进藏公路等级的提升、青藏铁路的开通、高原航线的不断增加,大大缩短了西藏和涉藏重点省与内地的距离,人物、物流、信息流增增进了西藏与内地的全方位联系,全国支援西藏积极推进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家加大支援西藏力度的同时,中央部委和全国各省市对口援藏发挥强大组织优势,动员社会广泛参与,补位支撑,凝聚起西藏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的“中国力量”。全国支援西藏“国家力量”与“社会力量”有机结合,体现了多民族统一国家多方面的责任意识。西藏林芝市副市长扎西平措说:“这让我们倍感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正如北京援藏指挥部副指挥陈文所言:“家”在拉萨,是援藏干部在藏期间真切的感受。家,是我们下乡驻村时走进的一栋栋藏式民居,更是那里的干群鱼水、骨肉亲情!

在祖国大家庭里各族人民政治上同心相向,经济上互相支持、心理上互相帮助,文化上相互借鉴,不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吸收国外优秀文化。进入新时代以来,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空前增强,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内涵有了新的丰富和发展,西藏和涉藏工作重点省各兄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入历史上的最好时期,呈现出充满希望的美好前景。

中国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中国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正因为如此,中华文明才具有无与伦比的包容性和吸纳力,才可久可大、根深叶茂。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