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核心要义【下篇】

发布时间:2021-04-21 08:00:00 | 来源: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 作者:张云 | 责任编辑:

下篇

四、明确发展路径:高质量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并举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将始终是实现国家富强、民生改善的根本途径。2011年时,习近平同志指出,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西藏所有问题的关键。但是,这种发展是与环境保护相辅相成的可持续发展。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生态保护第一,采取综合举措,加大对青藏高原空气污染源、土地荒漠化的控制和治理,加大草地、湿地、天然林保护力度。在2020年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环境的讲话,吸收了2017年8月19日给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启动的贺信中的精神,以及2018年5月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指出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世界负责的态度,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守护好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深入推进青藏高原科学考察工作,揭示环境变化机理,准确把握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的影响,研究提出保护、修复、治理的系统方案和工程举措。要完善补偿方式,促进生态保护同民生改善相结合,更好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共建良好生态、共享美好生活的良性循环长效机制。这就是发展理念和方式上的重大改变,即要求西藏的发展不再是粗放式的,要改变“以GDP论英雄”式的发展方式,而是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是两者的和谐统一,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五、解决深层次问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是西藏治理工作中比较复杂和长期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其成因纵横交错、复杂多样,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从近代英帝国主义入侵培植“西藏独立”势力之后,他们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分裂图谋。在1959年西藏地方上层发动武装叛乱失败,并逃亡印度、建立伪“流亡政府”之后,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反华势力积极豢养培植这股分裂势力,给他们出钱出枪,并提供所谓道义上的支持,极力破坏中国的国家统一和西藏地方的和平安宁。与此同时,他们肆意歪曲历代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之间的关系,制造子虚乌有的“西藏独立”历史,还不遗余力地煽动民族仇恨、挑拨汉族与藏族之间的关系,甚至利用中国改革开放之机,竭力向西藏和四川、云南、青海、甘肃等省涉藏地区渗透,相继制造2008年拉萨“3·14”打砸抢烧暴力事件和2011年以来发生在四川、青海和甘肃等省涉藏地区的僧人自焚事件。针对这些问题,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根据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要求,一方面高度重视,着力把基础性工作做深做实做细,坚持依法治理、主动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另一方面大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促进各民族群众相互了解、相互帮助、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积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大力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大力做好藏传佛教工作,发扬藏传佛教界爱国爱教传统,推进寺庙管理长效机制建设,支持藏传佛教按照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要求进行教规教义阐释。坚持不懈开展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等宣传教育活动,凝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共识,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映,破解了一些长期存在的难题。

2019年9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各民族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强调“要搞好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要把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要“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旗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族工作和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重点任务。

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了做好教育和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并指明了路径和措施。提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各级各类学校课程,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努力培养爱党爱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书同文,行同伦”。除了要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强调要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反分裂斗争,形成维护稳定的铜墙铁壁之外,还有五个方面正面教育引导的内容:即要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深入开展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能够抵御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蚀和影响。通过党史和新中国史的教育,有针对性地解决历史观和认识论的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传承红色基因。要重视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把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全过程,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青少年的心灵深处。从娃娃抓起,厚植爱国主义思想,解决好培养未来接班人的问题。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采取各种行之有效和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解决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这个核心问题,即“五个认同”问题。要挖掘、整理、宣传西藏自古以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引导各族群众看到民族的走向和未来,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抓好国家通用语言的学习和掌握,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认识规律、遵循规律,解决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问题。最后,针对西藏地方宗教信仰现状和宗教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强调要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适应时代发展潮流。也就是坚持依法管理、民主管理、社会化管理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不断深化加强和创新寺庙管理,持续推进寺庙管理长效机制建设。抓住影响西藏地方社会、影响群众的关键问题,不断深化藏传佛教教义阐释,做出符合社会进步、与时俱进的解释。遵照中央要求,努力在“导”上想得深、看得透、把得准,做到“导”之有方、“导”之有力、“导”之有效,加强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宗教工作主动权。同时,要按照“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四条标准培养好藏传佛教代表人士,确保宗教组织领导权牢牢掌握在爱国爱教人士手中。

此外,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党委要高度重视涉藏工作,承担起主体责任,加强同西藏自治区的协调配合,互相形成合力,为自身稳定发展,也为西藏的长治久安发挥助力。

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十个必须”的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既继承了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历史经验,也吸收了西藏和平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西藏工作的智慧,更多地则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治理的理论和政策创新成果。正如李克强总理在主持会议时所指出的,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是指导新时代西藏工作的纲领性文献”。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扎实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西藏必将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发展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二个百年目标将有一个更加坚实的保障。

(来源:《中国藏学》2020年第4期。作者:张云,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