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宗荣:关于新时代西藏工作八对关系的哲学思考——学习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体会

发布时间:2021-03-30 08:00:00 | 来源:《中国藏学》2020年第4期 | 作者:陈宗荣 | 责任编辑:

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是党的西藏工作历史上具有新的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本文从探讨新时代西藏工作八对关系的角度,谈一点学习领会会议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体会。

当前与长远

这二者是“点”和“线”的关系,无数的点构成线,无点成不了线,无线点便无用武之地,体现了事物发生发展和运动变化的规律,其中有两个鲜明特点——持续性和长期性。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这一关系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也体现了西藏工作的客观规律。长期建藏是中央提出的西藏工作的重要原则,蕴含着点和线的辩证关系。这就要求西藏工作要强化历史思维,分析形势不能只看眼前、看局部、看表象,更要看长远、看全局、看深层,坚持问题导向、过程导向、目标导向;坚持战略判断和战术决断相统一、当前工作和长远谋划相统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既等不得慢不得,又急不得快不得。必须秉持长期建藏理念,慎重稳进,谋百年大计、作长期打算,一切工作从长计议,一切措施具有可持续性,兼顾当前和长远、需要和可能、国内和国际,运用正确的工作策略和方法,切忌处理简单化,切忌急于求成。

从把握好这一对关系角度,学习领会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要着重搞清楚、弄明白这样几点:一是西藏工作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西藏工作也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为西藏各族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们在注重物质利益的同时会更加重视精神需求,这一点在西藏工作中尤为重要。同时,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这也是判定西藏工作历史方位的一个核心要素。要深刻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牢牢把握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西藏工作的主题主线,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勇于开顶风船,善于化危为机,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二是西藏工作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西藏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西藏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向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实现了从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特别是彻底摆脱了束缚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为新时代不断开创西藏工作新局面奠定了坚实的经济社会基础。要保持战略自信和战略定力,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开放的心态做好稳定和发展工作。三是西藏工作体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社会大局由总体稳定可控迈向长治久安,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由重在保护走向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总体上看,这个时期处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很多工作都处于量变到质变、治

标到治本、单打一到系统推进的重大窗口期,各方面工作标准更高、要求更严、任务更重、难度更大,归结起来就是要实现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

局部与全局

这二者反映的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离开整体就难以发挥应有作用。把握好这对关系,就要看清楚西藏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战略定位。西藏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和生态安全屏障,做好西藏工作事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深刻认识做好西藏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做好西藏工作是全党全国的大事,不只是西藏和涉藏工作重点省的地方性工作,也不只是某个领域的部门性工作,要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完善党中央统一领导、中央部门支持指导、各省市支援配合、西藏和涉藏工作重点省发挥主体作用的工作机制,扎扎实实做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各项工作,将新时代西藏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从西藏和涉藏工作重点省看,要提高政治站位,胸怀“两个大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既要在战略上布好局,也要在关键处落好子,善于把地区和部门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做到既为一域增光、更为全局添彩。

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为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关系。有时于局部有利的事情,对全局不一定有好处,要克服地方本位主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有时适合全局的理念思路、经验做法,不见得完全适合于局部,要立足本地实际,创造性地贯彻中央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切实防止官僚主义、形式主义。

要素与系统

这二者关系体现的是世间万事万物普遍联系、有机构成的规律。若干要素构成一个系统,若干小系统构成一个大系统,没有要素就无系统,少了要素或某些要素出了问题,系统必然也会出问题,离开了系统的要素就会失去生命力。要素齐全、运行顺畅的系统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是一个布局完整、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涵盖西藏工作的方方面面,要完整理解、全面贯彻。这一方略是对党领导人民治藏稳藏兴藏实践经验的系统升华,是党中央关于做好西藏工作的顶层设计,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西藏工作实际,集中反映了党带领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勠力同心、攻坚克难,各项事业取得前所未有成就的不平凡历程,科学回答了事关新时代西藏工作的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明确了新时代西藏工作的方向、方针、原则和任务,包括基本政治准则、重要工作原则、重点工作任务、重大战略举措,只有融会贯通领会、系统全面落实,才能确保西藏工作的方向不偏、路线不弯、步子不乱。

要完整理解、全面贯彻新时代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系统全面、科学严谨、重点突出、目标明确,为新时代西藏工作指明了方向和路径、明确了任务和遵循。包括总体要求,即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做好八个方面工作,即深化反分裂斗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提升发展质量、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边境地区建设、加强党的组织和政权建设;抓好四件大事,即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做到四个确保,即确保国家安全和长治久安、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确保生态环境良好、确保边防巩固和边境安全,努力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

要看清变局本质,把握发展大势。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增强战略思维、系统思维能力,既看存在的问题又看其发展趋势,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要加强统筹,妥善处理好稳定与发展、发展与生态、多元与一体等关系,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发挥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整体效应,反对偏好性领会、选择性执行,防止单打一。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只有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纲举目张、有力有效推动工作。新时代西藏工作千头万绪、涉及方方面面,要紧紧围绕事关全局和长远的战略性任务,准确识别工作中的主要矛盾,把握重点、突出关键,坚定决心,发扬钉钉子精神,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全力推动解决。

要坚持把维护国家安全和西藏社会和谐稳定作为新时代西藏工作的第一位任务。巩固良好局面,坚持底线思维,深入排查各种风险隐患,坚决把影响稳定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要提高依法治理水平,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反分裂斗争,筑牢反分裂斗争的社会基础。坚决反对境外反华势力利用所谓“西藏问题”干涉我国内政。要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工作的主线和西藏工作的战略性任务,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挖掘、整理、宣传西藏自古以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五个认同”,构筑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要坚持把推进中国化作为藏传佛教工作的努力方向,着眼长远、整体谋划,依法管理藏传佛教事务,加强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引导宗教界对教规教义作出通俗易懂、与时俱进的阐释,着力培养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代表人士队伍。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巩固脱贫成果,加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坚持就业优先战略,促进西藏与内地共同发展。要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新时代西藏工作的突出任务,充分认识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坚持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世界负责的态度,坚决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要坚持把党的建设摆在新时代西藏工作的突出位置,推动从严管党治党走深走实,始终把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明确的政治准则和根本的政治要求,确保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带领各族群众应对风浪考验、战胜困难挑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坚强政治力量。

在抓好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否则,不仅会影响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问题的解决,而且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双方还会转化,导致事情的性质发生变化,给工作带来危害。

量变与质变

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从量变到质变,在量变还没有达到一定程度时,质变不会发生。这其中有些是快变量,有些是慢变量,要准确把握量变的不同特点,积极应对,掌握主动。西藏工作的重要原则——“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其中蕴藏着一条重要规律,就是科学预判、谋定后动,明确发展目标,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稳中求进、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注意克服速胜念头和急躁情绪,坚持从长计议、稳扎稳打、依法依规、春风化雨、善作善成。

实现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做好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多谋长久之策、多行固本之举,厚积薄发;必须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政治担当,积小胜为大胜,图近功至恒远;必须分清本质和现象、主流和支流、快变量和慢变量,看清影响事物发展的关键因素,着力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推动实现更有利于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性变化;必须把凝聚人心、夯实基础作为谋划工作的重要目标,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为西藏的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西藏和四省涉藏州县的民族、宗教工作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具有十分典型的量变质变特征,这些工作投入大、花费精力多,但一般情况下量变微小、过程漫长。问题的演变有一个量的积累过程,工作成效的取得也有一个量的积累过程。对问题的积累,要保持高度警惕,有意识地查找问题、识别问题,发现苗头,及时处理,防止问题坐大;对工作成效,要坚定自信,加大工作力度,保持耐心和恒心,不急于求成,也不急躁气馁,一茬接着一茬干,始终如一地坚持下去必能见到预期效果。

要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仅要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还要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关键是要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党的政治建设统揽西藏工作,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深化对西藏工作规律性的认识,以凝聚人心为目标,强化法治思维、增强法治能力,坚持长期建藏、着力夯实基础,把法治、德治、自治有机结合起来,使西藏社会既和谐和顺、又充满生机活力。政策要精准、路子要对、落点要准,不能大而无当,搞大水漫灌,有病无病都吃药,也不要戴个大帽子,喊得很响、调子很高,却没有有效举措加以落实。工作要精细,用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把每一项工作都做细做到位,做到心坎上,做出成效。精神状态要自信,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扩大对外对内开放。

内因与外因

事物的发展变化既有内因又有外因,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因规定着事物的性质。要全面分析新时代西藏工作内外环境和发展条件的变化,搞清楚哪些是内因,哪些是外因,哪些是有利因素,哪些是不利因素,做到心中有数,从容应对。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恢弘历史进程,给西藏和四省涉藏州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牢记西藏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中的特殊重要地位,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紧紧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不断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推向前进。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给新时代西藏工作带来的严峻挑战,各种分裂势力会借机加紧渗透破坏、滋扰生事,我们要保持高度警惕,增强忧患意识,积极有力应对。新时代西藏工作,必须始终胸怀“两个大局”、统筹“两个大局”,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保持战略定力,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是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关键,也是育先机、开新局的立足点和着力点。近几年,西藏和四省涉藏州县保持稳定,民族关系和谐,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成果来之不易。但影响稳定的深层次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稳定的基础还不稳固;影响发展的基础性因素尚未得到根本改善,发展的质量还不高。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充分发挥制度优势,积极拓展政策空间,不断增强斗争本领,激发社会活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排除外界干扰,心无旁骛地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各项工作,抓好党的建设特别是政治建设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更加积极有效应对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站稳脚跟,掌握工作全局主动权、主导权。

要有国际视野,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开展反分裂斗争,立场坚定、态度鲜明,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人心所归,惟道与义。”要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讲好西藏故事,理直气壮地宣传西藏社会稳定的大好局势、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澄清事实真相,有力驳斥境外敌对势力对我西藏政策的诬蔑和攻击。要善于用大众话语、国际话语讲故事,增强传播力、亲和力、感染力、影响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涉藏话语体系,争取国际社会友好人士的理解和支持。要强化涉藏对外斗争重大问题研究,做好有关研究成果的转化运用工作。

治标与治本

“本”代表事物的本质,“标”代表着事物的表象。“洁其流者清其源,理其末者正其本。”治标固然能取得一时成效,但从长远看,难以改变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西藏工作必须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不能满足于治标而忽视治本,更不能为治标而影响治本,舍本而逐末。要舍得在治本上用心思、投资源、花时间。治本往往短时间见不到效果,一时半会儿显示不出政绩,容易被有意无意地忽视。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既要重显绩,更要重潜绩。

一事当前,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本什么是末。对于西藏工作全局来说,凝聚人心、夯实基础是本;对于反分裂斗争来说,做好自己的事、巩固和发展来之不易的良好局面是本;对于民族工作来说,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本;对于宗教工作来说,坚持藏传佛教中国化方向、引导其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本;对于经济发展来说,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是本;对于改善发展环境来说,保护青藏高原生态是本。

要牢牢扭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这个总目标,以维护社会稳定为前提,以做好民族宗教工作为重点,以在发展中改善民生为基础,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精心谋划长远之策,周密推出战略举措,在事关大局的根本性问题上着力,在影响长远的深层次矛盾上用心,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一些维稳工作要遵循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由临战应急状态向规范精细常态转变,妥善处理好保持秩序和增强活力、打击犯罪和方便群众的关系。

治本要着眼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面对危机和变局,善于运用改革思维和改革办法,统筹考虑短期应对和中长期发展,有的放矢推进改革,既要在战略上谋划好,也要在关键处抓落实,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促进制度建设和治理效能更好转化融合,善于运用制度优势应对风险挑战冲击。

在治本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治标,治标要为治本创造条件、赢得时间。要坚持依法治藏,高举社会主义法治旗帜,弘扬法治精神,把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落实到西藏工作各个领域,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防范风险、打击犯罪、处理问题、化解矛盾,法治化才能常态化,常态化必须法治化。要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物质与精神

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也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从社会发展来说,就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发挥重大的能动作用。

在西藏工作中,要统筹好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关系。发展经济是做好新时代西藏工作的关键和基础,但鉴于西藏问题的特殊复杂性,经济发展不能自然而然带来长治久安。要深刻认识到,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各有各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互相替代的,物质层面的问题要靠增强物质力量来解决,精神层面的问题要靠增强精神力量来解决。在重视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同时,还要高度重视政治引领和思想教育。

要处理好发展和稳定的关系。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互为条件、相辅相成,有机统一。要统筹谋划、整合资源,排好优先序、抓住关键点,协同发力,避免割裂二者关系,畸轻畸重、搞单打一。单抓稳定、忽视发展,稳定就缺乏坚实的基础,难以实现长治久安;单抓发展、忽视稳定,发展就缺乏良好的环境,发展就无从谈起,更难以实现高质量发展,甚至发展的进程会被中断。

要把思想引领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进一步增强党对各族群众的凝聚力向心力号召力。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注意倾听群众心声、感知群众情绪,顺应我国新发展阶段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新要求,发展思路围绕人来谋划,发展举措着眼人来实施,发展成果有利于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利于增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凝聚人心。要贯彻落实好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注意尊重民族习俗和民族感情,坚决纠正那些有意无意伤害民族感情的做法,在全社会形成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浓厚氛围。要贯彻落实好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依法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满足信教群众合理的信仰诉求。要注意保护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使所有民族优秀文化都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得到尊重、发展。

(来源:《中国藏学》2020年第4期,作者:陈宗荣,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党组书记、副总干事。)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